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1、氧化沟工艺(覆盖全国)
1 简介
氧化沟工艺作为成熟的活性污泥废水处理工艺,已在全国广泛应用。 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体。 其曝气池为封闭沟形式,以水力流态运行。 它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不同,而是一条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污水渗入其中并得到净化。
2、工艺特点
1) 简化的预处理
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比一般生物处理方法长。 悬浮有机物可以与溶解有机物同时去除,剩余污泥排放得到高度稳定。 因此,氧化沟无需设置初沉池。 泥浆不需要厌氧消化。
2)占地面积小
由于工艺中省略了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时还省略了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装置,因此污水厂的总面积不但没有增加,还可以减少。
3)具有推流流型的特点
氧化沟具有推流特性,使溶解氧浓度沿池长形成浓度梯度,产生好氧、缺氧和厌氧条件。 通过对系统的合理设计和控制,可以达到更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4)简化流程
将氧化沟与二沉池组合成一体化氧化沟,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交替工作氧化沟可以省去二沉池,从而简化了处理工艺。
2、A/O工艺(广泛应用于中小城市)
1 简介
A/O工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由于其同时降解有机物和反硝化,且操作管理方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污水处理工艺是根据污水量、水质、出水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等多种因素确定的,中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站一般采用A/O等工艺。
2、工艺特点
1)优点:
高效的
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有较高的去除效果。 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小时时,生物反硝化后的出水再进行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 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成本低
该工艺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因此不需要添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
2)缺点:
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无法培育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为了提高脱硝效率,必须增加内循环比,从而增加运行成本。 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量的DO,导致A段难以维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反硝化率难以达到90% 。
3、A2/O工艺(以脱磷、脱氮为主)
1、A2/O工艺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缩写,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 该工艺处理效率一般可达到:BOD5、SS 90%~95%,总氮70%以上,磷90%左右。 一般适用于需要脱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厂。
但A2/O工艺的基础设施成本和运行成本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工艺,且运行管理要求较高。 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闭水体或缓流水体时,会造成富营养化。 此过程仅在供水源受到影响时使用。
2、工艺特点
1)优点:
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好。
污泥沉降性能好。
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类型微生物菌群的有机结合,可同时去除有机物、氮、磷。
反硝化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影响,除磷效果受回流污泥夹带的DO和硝态氧影响。 因此,反硝化除磷效率不可能很高。
在有机物同时脱氧除磷的工艺中,该工艺流程最简单,总水力停留时间比其他同类工艺更短。
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下,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
污泥中磷含量较高,一般在2.5%以上。
2)缺点:
反应池容积比A/O反硝化工艺大。
污泥回流量大,能耗高。
中小型污水厂的成本相对较高。
沼气回收利用经济效益较差。
污泥渗滤液需要化学除磷。
4、传统活性污泥法(大型污水处理厂使用)
1 简介
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废水好氧生化处理技术。 主要由曝气池、二沉池、曝气系统和污泥回流系统组成。
2、工艺特点
1)优点:
流程比较成熟,积累的操作经验较多,运行稳定; 有机物去除效率高,BOD5去除率通常为90%~95%; 曝气池抗冲击负荷低; 适用于处理水质相对稳定、处理程度较高的进水。 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高。
2)缺点:
需氧量与供氧量之间存在较大矛盾。 池头端供氧不足,池尾供氧大于需氧量,造成浪费。 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停留时间长,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基建成本高,电耗高; 脱氧、除磷效率低,一般只有10%~30%。
5、SBR工艺(适合间歇排放)
1 简介
处理过程主要由初步去除吸附、微生物代谢、絮体形成和絮凝沉降性能等几个净化过程完成。
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它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集于一池,无需污泥回流系统。 特别适用于间歇排放、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
2、工艺特点
1)优点:
理想的推流过程增加了生化反应的驱动力,提高了效率。 池内厌氧和好氧条件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良好。
运行效果稳定,污水沉降理想静态,所需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抗冲击负荷,池内有静止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和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染物的冲击。
工艺中各工序均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操作灵活。
加工设备少,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维护和管理。
反应池内存在DO和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的膨胀。
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 主要设备只有一台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 调节池和初沉池也可以省略。 布局紧凑,节省占地面积。
2)缺点:
间歇循环运行,自动化控制要求高。
变水位运行会增加电力消耗。
脱氮除磷的效率不是很高。
污泥稳定性不如厌氧硝化。
6、生物膜法(适用于低浓度废水)
1 简介
生物膜法是一种人工增强土壤自净过程的方法。 主要去除废水中的可溶性和胶体有机污染物。 对废水中的氨氮也有一定的硝化能力。 生物膜法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
2、工艺特点
1)优点:
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体较长的食物链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单位面积的处理负荷。
优势菌群分段运行,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提高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率,提高脱氮除磷效果。
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能力强,抗冲击载荷能力增强。
污泥沉降性能好,固液分离容易,剩余污泥产量少,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从而减少投资成本。
适用于低浓度污水的处理。
易于维护、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
2)缺点:
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更高。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物膜的活性,导致生物膜坏死、脱落。
另外,载体的比表面积对生物膜处理的效果影响很大。 如果所选滤料的比表面积不符合要求,为了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就需要增加处理池的面积,这会增加投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