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太岁与养生

添加时间:2024-01-17

/

一、太岁是什么?

1.发现不明生物体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发现不明生物体,样子大概就是黄黄的、圆的。三伏天里“肉团”既不腐烂也不招蚊虫。她觉得这个肉团很奇特,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于是大着胆子用刀将“肉团”割开,并将割下的肉团煮后食用。他们在食用了“肉团”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感觉有明显的增强体力的作用。更为奇怪的是,这个“肉团”原来被割下来几块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可见它是活的。有人说这是传说中的“太岁”,吃了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2.典籍对太岁肉灵芝记载

《山海经》中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可以食用,具有“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的特点。

《神农本草经》中将太岁归为“上药”,久服轻身延年。

《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秦始皇曾派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远赴东瀛寻找仙药,其中就有太岁肉灵芝。

东晋著名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他的经典之

作《抱朴子》中记载“肉灵芝,又称太岁。”“诸之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方外医林》中对肉灵芝的描述:“肉芝,调五脏,入六经,生死人,肉白骨”。

《本草纲目》记载:“肉芝状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收入“菜”部“芝”类,被称为是“本经上品”。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3.科学解密太岁肉灵芝

太岁的发现引起了一些科研机构和院校的重视,很多专家取样进行了严谨的科学分析。哈尔滨工程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王爱杰,通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细胞学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测试了呼吸指标,发现它有呼吸作用,这就证明它确实是一个生物体。

通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益菌分离处理,发现它是由细菌、黏菌、真菌等多种菌复合生成的,它们构成一个聚合体。这种复合黏菌是不可以自身繁殖的,它必须在厌氧的环境下,在一定的培养基的情况下,还有多菌种的联合作用下才能复合生成。它是一种生命演化过程中介于原始菌类向植物、动物演化过程中的黏菌复合体。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进一步观察了它的物质结构。发现这个大型黏菌复合体体内含有将近50%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十分有帮助。其表面的薄膜是一种多糖类物质,多糖类有很强的免疫功能。进入人体以后,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

太岁并不是药物,但确实起到了许多专门药物起不到的作用:它的免疫调节功能可以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节体液酸碱度,有效防止肠胃损伤,增强抵抗力,增加体内SOD,延缓细胞衰老,滋容养颜;它的抑制肿瘤功能能扶正固本,消肿散结,对多种肿瘤有抑制功效,它的抗辐射功能能迅速增加骨髓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血小板,明显缓解化疗后的毒副作用。

二、浅谈中西医养生的区别

太岁生活在什么环境_太岁生长的地方和样子_太岁的生长环境

西医是“治疗人的病”,中医是“治疗有病的人”;西医是“以病为本”,中医是“以人为本”。对于疾病,中医认为百病在于人体正气不足,气虚则瘀,瘀则病,故中医有百病在瘀之说。西医忙着找病菌,解决方法就是研究杀死病菌的药物。但杀死A菌,又有B菌,杀死B菌,又衍生了C菌,所以西药近年来研制的速度越来越快、品类越来越多,同时又因副作用不断暴露,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反观一些著名的中药方剂,使用了几百上千年,还是像金子一样宝贵,经久不衰。

举例说明中西医在认识方法上的根本不同。如果屋子里有一缸水,旁边有一块木头,在门窗紧闭、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屋子就会潮湿,木头就会发霉。西医处理发霉的木头,会向木头上喷杀菌剂,杀死霉菌。中医怎样处理?中医会将门窗打开,让阳光进来,让屋子通风,消除潮气、改善环境,木头自然就不发霉了。

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北欧人,34岁,卵巢右侧长了一个囊肿。德国医生给她检查,说这个囊肿没有办法消除,只能摘掉了。她问中医有没有办法,中医跟她讲,从中医的理念上看,既然它能长出来,就能消下去。

她说这不可能,人家西医都说了,只能摘,不能消。于是她就到德国做了手术,把右侧的卵巢摘掉了,三个月以后,她又来找中医,她说我左边又长出来了,这回我不敢摘了,我刚34岁,还没有孩子呢,她问能不能吃中药,把囊肿消下去,中医给她吃了三个月的中药,她又去西医那里检查。回来以后告诉中医,说中医太神妙了,西医说这边卵巢囊肿没有了。她说中医既没动刀子,也没动剪子怎么就把这个囊肿给消下去了?

大家都知道,木头是可以种蘑菇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木头全长蘑菇呢?木头只有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它才能长出蘑菇来。人体的某个地方长了一个东西,就像木头上长了蘑菇,怎么办?只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摘掉蘑菇。这种摘掉蘑菇的办法是不是办法呢?确实是办法,但是它不是根本的办法,因为它既然是木头,在一定环境下,它就会长蘑菇。如果这个环境不变,你摘掉这个蘑菇,下一个蘑菇肯定还会再长出来,只有木头不再是木头的时候,蘑菇就没有了。

还有另外一种办法,中医不会摘这个蘑菇,而是改变蘑菇的生长环境,如果把一个长蘑菇的木头放到伊拉克的沙漠里,你看它还长吗?中医用中药的药性,改变人体的内环境,依然是用药性的偏性纠正了人体的偏性,把能够长蘑菇的环境纠正过来了,蘑菇就不长了,长了也会消去。

中医看病追求的是扶人体之正气,调人体之平衡;平衡则健康长寿,失衡则百病丛生。身体某个部分发炎,产生了病菌感染,是人体失衡所致。因此,改变人体内环境气候,把人体调理平衡,气血自然会变得流畅,身体自然会打通局部淤塞之处,病菌也就会失去生存的条件,病菌会被人的免疫力(正气)自然消灭,病就会痊愈。中医的这种思维方法,已经越来越被西方医学界所重视。

西医治病追求的是杀菌,体现的是一种对抗、战争的思维。使用抗生素消灭病菌,病是可以治好,但世界万物有矛必有盾,病菌在被杀死的同时会产生抗药性,可变成更毒的病菌。结果是西药在消灭对手的同时,也可能在培育着新一代更强大的对手。目前,越来越多的西方医学家看到了单一杀菌的局限性和危害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亲身遭受现代西医治疗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之后,人们开始痛定思痛,发现脱离事物本质的概念越花哨,其效果越南辕北辙。于是,对于各种常见慢性病的治疗,西医已逐步开始崇尚自然疗法,并把攻克世界难医学难题的希望寄托在中医身上。人类又开始向健康本质回归,那就是符合自然的传统养生规律。

三、传统养生,重在平衡

苍茫宇宙,生命洪荒,“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悠悠中华文明,灿烂道家文化,从伏羲创先天八卦到《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再到大挠创天干地支,周武王七年排后天八卦,一切均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它历史久远,包罗万象,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八卦、法术、中医、音律、祭祀、老庄哲学、生命科学如一股鲜活的生命之水,汇聚在奔腾不息的五千年中华文明里。

中国传统医学起于易,隐于道,显于医 ,所以中医和道家有极深的渊源,自古“十个道人九个医” ,医道本一家。道医重养生,重内经,或者擅长用易经去推演疾病,中医以治为主,望闻问切、四诊和参;道医药量结合周易推算,药物以调气血为重,药房有随性、不固定方子,中医药量依前人经验而定,药物有气、血、阴、阳、痰、湿等分类应用,药方比较固定,一般只在原方基础上加减或几方何用。道医、中医都是建立在古人观察人体与自然界的整体观基础上、以取象比类的办法总结下的一门学科。道医侧重个人通过修炼内观法,诊断、治疗疾病。中医侧重总结前人治疗经验,分析、归类、研究、实践、再总结。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世界医学史上,只有中医有一套悠久而完善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养生之道。中医秉承《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的先进健康理念,强调养生之道,强调不得病为最优选择。

传统养生到底养什么?就四个字:阴阳平衡

人体虽然复杂,但说到底,也只存在两种能量:一是阴,一是阳。阴与阳相互制约又彼此依存。这两种能量不断变化,便有了人的生老病死。《黄帝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一部《黄帝内经》,洋洋十几万言,其实说的就是阴阳。

人的一生离不开生、老、病、死。生就是阴与阳这两种能量在身体内聚合,获得了暂时的统一;老是阴阳在体内不断变化、衰减;病是阴阳这两种能量在身体内出现了失调;死是阴阳这个统一体的瓦解。阴与阳就像天平上的两个砝码,一左一右,只有它们重量相当,天平才稳定。一旦失调,天平向一方倾斜,平衡打破了,人就会生病。人身上的疾病有成千上万种,有点有名称,有的没名称,有的是常见病,有的是疑难杂症。不管疾病有多少种,有多么难治,它们的病理只有一个,那就是阴阳失调。

《黄帝内经》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阴阳蕴藏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肾有肾阴、肾阳,肝有肝阴、肝阳,心有心阴、心阳……一旦某个部分的阴阳失调了,哪个部分就会出现疾病。如: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胀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肺胃肾的阴阳也必须平衡,如果肺胃肾的阳气偏盛,阴液不足,那么,人就会多饮、多食、多尿,患上消渴(消渴又名三消)。阳气是人体内的火,阴液是身体内的水。阳气偏盛,身体内的火大了,水就容易被烧干。肺上的火大了,唾液、汗液、泪液和血液就容易被蒸发,这时人就会口干口渴,要不断地喝水,中医称之为“上消”;胃上的火大了,胃的功能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吃进的食物很快就会消化掉,这时人就会吃得多、饿得快,中医称之为“中消”;肾上的火大了,肾就控制不住水,肾不摄水,人的尿液就多,总想小便,中医称之为“下消”。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也就是说:百病源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失衡;激发培补人体正气,调理阴阳平衡,则百病自愈,健康长寿。从中医观点看,百病源于人体内部脏腑阴阳失衡,源于人体内环境气候失调。养生的本质就是通过培补正气、调理人体内环境的气候,恢复人体平衡。

九公堂秉承“扶正气、调平衡”的养生精髓,遵循中华民族“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哲学思想,提出养生定位学说:养生不治病,只培补正气调理平衡,平衡百病自愈,平衡健康长寿。简而言之:养正除疾,养正延年。

关键词: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hn-hy.net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