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ocx 25页VIP

添加时间:2024-01-29

/

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护与恢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概述生态环境影响特点评价基本原则主要评价方法基本内容影响识别评价因子筛选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范围与时段评价标准基本概念生态影响: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作用所产生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作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定量或定性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或环境容量,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1997 导则)。生态承载能力: 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的前提下,可无限持续的最大资源利用和废物生产率。生态学的研究尺度1.1 生态环境影响特点(1)阶段性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往往从规划设计开始就有表现, 贯穿全过程, 并且在不同建设阶段影响不同。因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从项目开始介入,注重整个过程。道路建设项目(2)区域性和流域性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 故相同建设项目在不同区域或流域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影响。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特别是影响分析与提出相应措施时, 应有针对性, 分析所在区域或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特点与问题。

南水北调: 3 条线路方案、 3 个区域水坝建设:洄游性鱼类、其他水生生物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对环境的影响(3)高度相关和综合性项目建设工程会影响到所在地整个区域或流域的生态环境, 即使只是直接影响其中一部分,也可能通过该部分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全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 应有整体论的观点, 即不管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什么因子, 其影响效果应是系统综合性的。河流上修建水库三门侠水利工程(4)积累性项目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往往是长期的、 潜在的、间接的,当影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将发生质变, 开始退化, 最终将导致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恶化或破坏。水利工程建设草原退化多样性项目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限制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的、间接的、 显见的、潜在的、 长期的、短期的、暂时的、积累的等等。有时间接影响比直接影响更大,或潜在影响比显见影响重要。大坝建设:发展水产养殖;土地淹没;洄游通道阻隔;改变河流洪泛特性。1.2 评价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功能;科学性原则根据生态学和生态保护基本原理, 阐明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 途径、性质和可能的后果,寻求有效的保护、恢复、补偿、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针对性原则针对具体的开发建设活动、具体受影响的生态环境特点,开展卓有成效的分析与评价;政策性原则以国家的资源环境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本出发点,以法规为准绳, 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协调性原则协调经济、 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协调局部与整体、 短期与长期、 企业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协调区域与项目、 生态系统与生态因子内在关系等。

协调的目的是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提高环保措施的可行性。1.3主要评价方法生态现状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法现场勘查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生态监测法生态环境指数(EI) 方法 (HJ/T 192 —2006)海洋生态调查方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生态影响和预测方法列表清单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类比法系统分析法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海洋及水生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方法土壤侵蚀预测方法生产力评价法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针对评价对象特点与要求系统整体性与区域生态:生态制图,景观生态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流失方程等自然景观:敏感度。美感度评定草地资源:五等、八级(产草量的遥感估测)草群组成变化(样地调查)同一评价对象可用多种评价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或分析, 需特别关注对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提出生态保护措施, 研究消除或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 包括环境监理和生态监测, 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得出结论。1.5 影响识别1)影响识别要求对影响因素(影响主题,即项目工程)的分析要全面。

环境评价的指标_环境评价基本指标有哪些方面_环境评价指标

对影响的受体(生态环境)的分析要有针对性。对影响效应(即一般所谓的影响)的分析要科学。影响分析中还需将影响的区域特性与工程特性特征结合起来综合考虑。2)影响因素识别主体作用:包括主要工程(或设施、主装置)和全部辅助工程在内,如施工道路,作业场地,重要原材料等生产、储运设施建设、拆迁居民安置地等。项目实施的时间序列:包括施工建设期和运营期,还包括设计期 (如选址和决定施工布局)和死亡期(如矿山闭矿、渣场封闭与复垦)。项目实施的地点:集中开发建设地和分散的影响点,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等。其他影响因素:影响的发生方式,作用时间的长短,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等。(3)影响对象识别内容对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影响,如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因子(动物与植物),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子如水分和土壤;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沙漠化、各种自然灾害等;有无影响到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水源地、水源林、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动植物、特别生境、脆弱生态系统等;是否影响到地方要求的特别生态保护目标,如果文物古迹、 自然遗迹、 特产地和其他有特别纪念意义或科学价值的地方;受影响了途径与方式,即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或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的潜在影响。

(4)影响效应识别①影响的性质正影响与负影响、可逆影响与不可逆影响方向、可否恢复或补偿、有无替代、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积累性影响与非积累性影响;不可逆变化应给予更多关注,确定影响可否接受时给予更大权重。②影响的程度范围大小、 持续时间长短、剧烈程度、受影响的生态因子多少、生态环境功能的损失程度、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素等。判别生产受影响程度时, 受到影响的空间范围越大、强度越高、时间越长,受影响因子越多或影响到主导生态因子,影响就越大。③影响效应特点分析受影响后生态系统或其组分发生变化的特点, 如是渐进的、 积累性的或者是有临界值的从量变到质变等。④影响效应的相关性分析涉及到直接与间接、显在与潜在影响的问题,对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往往比间接影响要小得多。常可通过识别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来宏观地判别影响的性质和影响导致的变化程度。(5)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分为物理性作用、化学性作用、和生物性作用3 类。①物理性作用指因土地用途改变,清除植被,收获生物资源,引入外来物种,分割生境,改变河流水系, 以人工生态系统代替自然生态系统,使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形态或支持生态系统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②化学性作用指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这些影响有的是直接毒杀作用,有的是间接改变生物生存条件 (如土壤板结、 水质恶化) 所致; 有的是急性作用,有的是缓慢的累积性影响。③生物性作用指人为引入外来物种或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的生态影响。这种作用在开发建设项目中发生的几率不高。(6)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生物组成成分的直接物理影响影响因素生物组成成分影响环境功能影响收获生物资源系统简化, 物质循环受阻, 稳生物生产力及多样性降低,功定性降低能减弱清除植被原系统结构破坏多种功能损失清除动物系统简化,生态平衡打破生物多样性降低,诱发灾害人工生态代替自然生态系统变化, 遗传均化, 稳定性多样性减少,环境功能可能减降低弱引进外来物种系统变化,遗传均化或物种替生物多样性减少代土地占用系统分隔或破坏多种功能损失栖息地破坏生态环境变换或毁灭多样性降低,多种功能变化或损失河流截流水生生态破坏或影响水生物减少或灭绝(7)建设项目使生态系统支持条件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支持条件变化原因生态系统影响环境功能影响水分供给减少截流、调水、抽取地类型变化,植被恶化多功能减弱下水水文变化清除和破坏植被、水结构恶化或改变,水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利工程生态破坏加剧土地占用多种开发建设活动结构变化或肢解多种功能损失耕地占用多种开发建设活动农业生态系统变化多种功能损失,农业损失土壤退化侵蚀作用和收获生物系统结构恶化生物量减少,多种功质能削弱土壤流失扰动土壤和破坏植被系统结构恶化或毁灭多种功能削弱、淤塞土壤沙化植被破坏和减少供水系统结构恶化或毁灭多种功能损失,灾害等加剧土壤盐渍化灌溉不当,排水不良系统结构恶化或改变部分功能、减弱多样性降低地面变形工程动土、塌陷结构恶化、稳定性降水土流失和灾害加剧低水气候变化植被减少、城市化等结构恶化功能减弱1.6 评价因子筛选1)应考虑的问题应反映建设项目的性质与特点应根据项目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等选择评价因子。

应能代表和反映受影响生态环境的性质和特点受到影响的生态系统类型不同, 涉及到生态层次不同, 应选择不同的评价因子与对应的评价方式。应表征出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对于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评价因子的选择,可以采用相关的资源部门与管理部门的标准或规范中涉及到的评价指标;区域敏感目标可以按其性质、规划目标、 功能分区等确定评价因子。(2)自然生态系统评价因子筛选因子参数植被类型、面积、覆盖率、分布生物多样性植物种、密度、优势度、频度;动物种及生境、种群、密度保护物种种类、保护级别、分布与生境珍稀濒危物种珍稀度或濒危度特有物种种类、种群、分布与生境、价值、公众关心度资源物种种类、生产力、生境、动态系统整体性景观破碎度等系统生产力生物量、生物生长率系统稳定性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气候恶化(大风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灾害、外来物种敏感目标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3)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因子筛选因子参数规划体系城市性质、规划目标、功能区划环境大气质量、大气功能区划;水系、规划功能、水源、地下水;声环境功能区划、敏感目标绿化体系绿化指标、绿地面积、绿地结构与布局景观体系城市风貌、空间资源、景观敏感目标(区、段、点)风景名胜区及其他景观敏感目标安全体系重要生态功能区、城市灾害、污染隔离带城市气候热岛效应(极端温度等)、湿度区域环境城郊生态(城乡关系) 、城市环境调节带(区)可持续性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可持续性;城市生态功能与城市生态稳定性1.7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影响范围面 积 >30km 2或 长面积 10~30km 2 或长面积 50km度 30~50km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hn-hy.net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