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多措并举服务国家“双碳”目标
正文·中国节能环保集团
《国资报告》杂志2021年第11期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人类命运与共。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中和逐渐成为全球广泛共识。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庄严宣誓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进一步坚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也为我国下一步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指明了方向。 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协调有序开展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坚持全国一盘棋,正确“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体制变革。 我们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以坚定的决心和决心,如期实现“30亿”目标。
作为一家以节能减排、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以“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活更美好”为使命,中国节能已成长为一家经过多年精耕细作的我国龙头企业。 节能环保领域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节能环保产业集团,打造了以节能与清洁能源供应、生态环保、生命健康为主营业务的节能环保产业集团,以绿色建筑、绿色新材料、工程服务为重点业务发展,战略性强支撑的“3+3+1”业务结构基本覆盖节能环保领域主要细分市场,累计实施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项目4000多个。
下一步,中国节能将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解决方案服务商。 在尽早实现自身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同时,致力于成为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以及低碳、零碳、负碳原创技术的本源,努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智力供给能力和示范能力,努力成为低碳、零碳、负碳原创技术的重要参与者、杰出贡献者和积极引领者。国家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所做的努力。
构建战略业务布局,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为更好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节能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自身减排三个角度做出了具体工作部署,以加快形成“绿色产业”。服务国家“双碳”目标。 +碳相关技术”双驱动布局,积极引领中低排放企业“双碳”行动,打造中国节能“碳中和”影响力。
中国节能将做强做优做大节能与清洁能源供应、生态环境、碳相关知识标准服务等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业务,充分发挥绿色能源的平台作用和价值赋能作用。打造零碳示范工程,培育中国节能碳中和品牌,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绿色产业集团,积极引领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发展新型综合能源服务。 中国节能将持续推动节能服务模式创新升级,针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企业、园区、公共建筑,大力发展基于数字化的先进节能高效服务,加快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等新兴节能领域。 能源效率服务。 同时,我们坚持节能减排和零碳能源替代并举,持续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推广新能源。创新能源应用模式和业务协同,强化区域能源供热和综合能源服务能力。 围绕公共建筑、产业园区、新基建等场景,积极开展“绿色制氢+储能”应用示范和产业链生态建设,探索建筑、工业、交通等新型零碳能源替代解决方案在该区域。
强化环保产业优势,促进污染减排与减碳协同。 中国节能将加快“两园一链”固废综合解决方案迭代,打造高效低碳固废服务生态链; 积极探索污水资源化利用商业模式,布局城市再生水改造项目; 并率先布局碳中和背景的新兴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业务。 通过不断探索协同减少污染、减少碳排放的环境治理新方案,积极引领环保产业低碳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同时,中国节能将积极发展土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保护修复、重点流域水土综合修复、低碳土地等业务修复,加快打造生态系统碳汇综合解决方案,探索负碳排放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有机结合、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湖南郴州王仙岭尾矿处理项目
继续加强“双碳”情报和标准供给。 中国节能将深入开展重点区域和领域“双碳”路径、气候投融资体系设计、碳相关产业研究等研究,加快提升碳排放和碳排放综合服务能力资产管理,为政府、园区、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顶层设计、技术、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等专业服务。 积极主导和参与中央企业碳中和路径研究,积极协助国资委开展中央企业“双碳”相关工作。 同时,我们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双碳”相关标准、规范和机制建设,在主要领域推广碳排放核算、自愿减排方法、行业和企业碳中和等。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供应。 相关行业、团体和国际标准体系建设力争成为部分细分领域国际标准规划的引领者。
充分发挥“零碳”模式示范作用,培育中国节能和碳中和品牌,带动区域转型发展。 中国节能将充分发挥绿色建筑业务的平台作用和价值赋能作用,积极打造“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社区”、“零碳社区”等国内领先的标杆产品。 “碳建筑”,培育中国节能碳中心及综合服务品牌。 同时,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和中国环保品牌集群污染治理主平台作用。 依托现有园区、零碳园区,联合各方设立产业孵化基金,协助地方政府探索打造零碳负产业。 集群,开展技术和产业孵化,助力区域低碳、零碳、负转型。
创新碳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突破和创新。 为打好碳达峰和碳中和攻坚战,中国节能将瞄准世界技术前沿,围绕主业发展,聚焦节能、绿色建筑、低碳环境治理、零碳能源、在氢能储存、碳捕获、利用与储存(CCUS)、碳汇等七大关键“双碳”技术领域,我们将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合作,持续推动技术服务迭代创新解决方案,推广碳中和先进技术、装备应用和数字化服务,实现中国节能减排。 以“双碳”技术为动力。
深入挖掘创新低碳技术。 在节能领域,保持节能技术优势,重点发展高耗能行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节能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发和制造。 加强区域能源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关键技术研发和优化。 在绿色建筑领域,围绕绿色低碳园区、生态城市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绿色建筑技术产品和技术研发体系。 在低碳环境治理领域,持续推进环境治理资源化利用和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推动环境智能管理等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保护基础设施,如固体废物和水处理、能源效率提高和低碳处理过程。 布局碳排放监测技术和设备研发。
加强先进的零碳技术。 在零碳能源开发利用领域,探索高效光伏组件技术开发和光热技术推广应用。 加强风电能效提升和运维管理技术; 加强复杂地形条件、低风速地区海上风电和风电场建设技术研究。 重点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的综合能源供应系统。 开展农林生物质热解高值利用技术及装备研发,探索延伸生物基材料制备技术研发。 研究干热岩和水热地热技术,开发地面能源收集核心系统技术,实现浅层地热能替代传统建筑制冷和采暖。 在氢能储存领域,依托有机固废处理和清洁能源项目,开展绿色制氢研究,重点攻克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加注和利用等核心技术。 加快探索分散式储能应用技术以及分布式光伏、园区和公共建筑清洁供暖服务相结合的数字化、平台化集成应用,开发建设“光储、直接、灵活”的配电系统相关技术。
布局“负碳”前瞻性技术。 生物质能源耦合CCS(BECCS)和碳汇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节能将联合顶尖研究机构开展负碳技术研发与示范,依托生物质能源利用、固废处置、生态修复等主营业务,探索CCUS技术与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的生态系统碳汇技术解决方案。森林碳汇开发,打造全国领先的“碳负”技术服务能力。
引领中低排放企业“双碳”行动
中国节能将继续加强日常低碳运营和零碳负面示范,以智能高效的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系统为支撑,带动供应链和员工参与“双碳”实践,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生态。中低排放车型。 企业“双碳”行动典范。
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是企业开展“双碳”工作的基石。 中国节能将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的碳排放管理系统和统一的集团碳资产管理系统,逐步引入内部投资碳价格,科学引导投资运营。 决策、内部控制和气候风险管理。 2025年前探索内部投资碳价格,2028年初步形成内部投资碳价格。
深入推进运营设施低碳改造和零碳负面示范。 中国节能将持续挖掘重点排放单位和业务的碳减排潜力,实现最大限度的减排。 加快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改造建设。 到2025年左右,集团总部办公楼将实现净零排放。 增加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电基础设施数量,逐步推动集团新建和更新公交车采购新能源汽车。 中国节能将牵头开展碳中和污水处理厂、生物质能耦合碳捕集与封存技术(BECCS)、垃圾发电耦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零碳负示范项目,为集团自身和全世界带来利益。 为社会减少污染、减少碳排放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 中国节能将制定绿色低碳采购标准,建立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从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角度优化绿色项目实施,带动供应商参与碳减排。
中国节能还编制发布了《中国节能员工绿色低碳行为倡议》,探索建立内部碳包容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员工在工作中践行绿色低碳的积极性和生活。
为确保“双碳”愿景和目标顺利实施,中国节能将进一步完善“双碳”组织管理体系,全面统筹协调各项“双碳”工作。 我们成立了中国节能“双碳”指导委员会,联合国内“双碳”领域的顶尖力量,为我国节能“双碳”行动提供指导。 同时,持续推进“双碳”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对碳中和技术和模式创新的金融支持,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广泛开展宣传交流,定期披露“双碳” “进步、出成果,带动全社会参与“双碳”实践。
☆完☆
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监管、改革重组、党建长业双百科重磅策划、大佬观点、专项规划、一带一路沿线两类企业、抗疫扶贫攻坚,独家解读地方国资国企1+N文件
军用能源及电力
国有资产报告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