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打造“碧水城市”常德样板

添加时间:2024-01-20

/

—关于“坚持以夏季攻势为抓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调研成果报告

常德市生态环境局

从2017年起,省委省政府连续5年发起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并将其作为全省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抓手和特色品牌来抓,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生态环境问题,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圆满收官、“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坚持把水环境质量改善摆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突出位置,碧水保卫战取得了较好成效。以我们常德为例,2021年省“夏季攻势”明确我市的155项任务中,涉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任务数高达113项、占总任务数的72.9%。其中,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任务数量最多、任务最重,占到40%。常德作为一座依水而居的城市、作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之一,因水而兴,水是常德最宝贵的财富,在建设美丽常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立足这样的现状,今年来,局党组书记亲自带队,围绕年初上报的调研课题,组织相关人员紧扣水环境质量改善深入开展调研。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碧水保卫战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大力实施一些水工程项目,着力解决一批突出水环境问题,常德的水比以前更清澈,人民群众对优美的水环境更满意,但对比“十四五”国省对水质改善提出的新要求,我市的碧水保卫事业前景可期但任重道远,亟待全市上下继续努力、合力攻坚。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过去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水情是常德的基本市情,水患是常德的最大忧患”。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一湖两水”为主战场,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抓手,自觉扛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政治责任,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聚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常德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先后于2017年、2018年、2020年三次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2021年1—10月,全市46个省控及以上考核断面水质总体改善,优良率89.1%,其中Ⅰ类3个、Ⅱ类33个、Ⅲ类5个,沅澧两水干流断面水质均为Ⅱ类及以上,13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西洞庭湖水域水质平均达到Ⅲ类,桃源县辖区省考以上断面水质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

1.坚持统筹谋划,聚力共护水环境。全市上下坚决扛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历史责任、政治责任,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起了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一是高位谋划部署。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守护好“一湖两水”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生环委全会、相关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水环境质量改善工作。二是健全法治保障。先后出台了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条例、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城市河湖环境保护条例、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柳叶湖区域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7部地方性法规。其中《常德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是市级拥有立法权后我市出台的第一部地方法规;《常德市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条例》是全国64个国际重要湿地中的首个地方法规。三是狠抓责任落实。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谁污染、谁担责”要求,率先在全省14个市州出台《常德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常德市生态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常德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建立健全责任体系以及问责制度。四是严格考核督促。积极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纳入纪检监察内容,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考评结果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主动谋环保、抓环保、督环保、守护好“一湖两水”已成为全市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自觉行动。

2.坚持铁腕治理,从严改善水质量。一是积极加强西洞庭生态保护。坚持把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重点,重拳出击,从严整治,累计清理欧美黑杨12.25万亩,恢复水生植被1500公顷,新增生态蓄水面积1.5万亩,恢复退化湿地19万余亩,每年到西洞庭湖越冬的黑鹳(被誉为“鸟中大熊猫”)有百余只,去年还发现了江豚的身影。二是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序退出过剩产能,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大力促进企业清洁生产,从严加强工业排污监管,积极引进新兴环保产业,有效促进产业集约、绿色、低碳化发展,累计淘汰落后立窑水泥产能257万吨、制革3.2万标张、印染5500万米,关闭粘土砖厂238家,关停整改“散乱污”企业176家,关闭搬迁化工企业7家,中小煤矿、造纸企业、落后钢铁生产企业全面退出,依法关闭32家石煤矿山;在全省率先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完成了124 个行业8877家企业排污许可登记或发证。积极强化工业园区水环境监管,全市1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均已实现稳定达标运行;全面推进“一园一档”建设,积极开展年度环境状况评估;积极引入园区“环保管家”服务,目前1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中的9个园区已全面开展第三方治理,园区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精准核定退捕渔民3343户、渔船3729艘,清理违规网具23214张(顶),处置涉渔“三无”船舶6148艘,全市10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将农业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纳入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先后出台《常德市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化肥减量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常德市化肥减量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2021年常德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考评办法》《2021年常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绿肥种植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推进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绿肥种植、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等措施,目前已完成2019、2020年化肥施用量数据核查,建立了20个化肥减量增效千亩示范区,完成了112个省级大田监测点和新增80个市级大田监测点、939个县级大田监测点布点工作和技术培训,完成了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752万亩、绿肥种植26万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2000亩;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累计退养畜禽养殖7946家,改造精养鱼塘18万亩,退养珍珠养殖面积21.4万亩,拆除矮围网围60处120公里5.9万亩。

3.坚持综合治理,积极构建水生态。坚持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综合施策、立体整治,全域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环境安全,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致力打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常德样板”。一是积极加强科学监测预警。对全市56个市级及以上断面按月开展分析,重点对46个国省控断面实行21项监测指标全分析,科学提供管控措施,确保水质持续改善;根据地表水监测结果和全市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统计数据,对水质超标断面和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浓度异常断面及时通报预警,尽早消除风险隐患。二是积极推进美丽湖泊建设。坚持把大型湖库作为整治重点,黄石、皂市、王家厂水库,通过采取全面禁投、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措施,水质稳定在Ⅱ—Ⅲ类之间;西毛里胡通过疏浚清淤、建设生态拦截坝和入湖河口湿地及生态涵养林等生态保护措施,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Ⅲ类,一级水源保护区达到Ⅱ类;狠抓重点片区治理,三大重点片区中,安乐湖、冲天湖水质已由原来的Ⅴ类改善为Ⅳ类,安乡珊珀湖已由原来的劣Ⅴ类改善为Ⅳ类;积极推进美丽湖库建设,西毛里湖、沅江鼎城段、桃花源水溪河获湖南“美丽河湖”称号。三是积极推进沅澧两水治理。全面开展码头、渡口排查整治,累计取缔非法码头渡口91处、规范提升码头渡口129处;出台《常德市干散货码头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整改台账,“一企一策”整改,全市43个规范提升类码头已完成14 个;严格督促在营在运的538艘400总吨及以上、79艘400总吨以下货船全部加装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船舶污水处置稳步推进。

积极强化入河排污口整治,率先出台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管理规定,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形成了全市排污口监管“一张图”。目前,沅澧两水流域不仅成为常德的生态名片,更成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名片。四是积极打造水生态品牌。率先在全省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创建,打造了桃花源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桃源和石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以及津市、西洞庭湖、临澧、澧县等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区);“碧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禁投退养工作成效明显,先后获得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国家级称号。其中,水环境治理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栏目深度报道,禁投退养典型经验被《人民日报》刊载宣传,海绵城市建设亮相全国“砥砺奋进的五年”、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成就展,穿紫河治理受到央视多次宣传报道,也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湖南行活动的第一站。

4.坚持精准治理,全力保障水安全。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精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水生态环境的需求,全面持续构筑水安全屏障。一是精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在2014年于全省率先启动保护区划定工作、从严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坚持“一源一档、一源一策”精准整治,有效保障了饮用水安全。全市累计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64处,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220多个,群众安全饮水得到了较好保障。尤其是全面加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127个乡镇的143座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稳定运行。二是精准加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制定出台《常德市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系统性解决城区污水处理收集不到位的问题,完成了48个县级城市黑臭水体、16个乡镇黑臭水体治理;完成了江北城区66.2平方公里1223公里排水管网检测和非开挖修复;完成了35个老旧小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江北城区新建污水管网143.27公里、雨水管网270.1公里。三是狠抓涉水突出环境问题整改。2017年以来,2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3次长江经济带警示片、2次省生态环保督察、1次省生态环境警示片共向我市交办147个问题中,大部分是涉水问题。截至目前,今年需销号125个问题已销号115个,销号率92%,余下的10个正全力推进整改。尤其是安乡珊珀湖水环境治理问题整治成效明显,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今年 1—10月安乡珊泊湖水质为四类,总磷平均浓度0.065mg/L,同比下降36.9%。

熊猫污水设备提升原理_熊猫污水设备提升方案_熊猫污水提升设备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水环境责任压实上仍需加强。虽然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但在个别地方、少数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认识不够,对总书记守护好“一湖碧水”的嘱托牢记不深,仍存在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上心、不尽力,甚至以污染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的现象。

2.水环境综合治理上仍需加强。常德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年均径流总量1356亿立方米,沅澧两水占洞庭湖年均入湖径流总量的48%,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线长面广,任务重、压力大。经过长期治理,近年来水质虽总体向好,但仍然与控制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受水利水电、航运枢纽等工程影响,部分河段生态流量大幅减少,枯水期减水、脱水甚至干涸,水生态净化功能大幅降低;一些老工业园区、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排水改造、建设还未完成,雨污分流还不够彻底,少数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一些农村地区的沟渠、堰塘等因管理不善、整治不力、村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彻底,形成的黑臭水体治理难度非常大;由于我市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多是小河小库,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排查整治任务非常艰巨。尤其是洞庭湖区分属由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管理,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政令不一等情况,不利于洞庭湖生态环境统一有效管理。

3.水环境质量改善上仍需加强。“十四五”期间,我市省控及以上考核断面由23个增加到46个,翻了一番。其中,国控断面由5个增加到13个,省控断面由18个增加到33个,考核覆盖面更广,而且增加的断面,多为支流和湖泊断面,水质相对较差,目前不能达到Ⅲ类及以上的安乐湖、北民湖、冲天胡、珊珀湖、胭脂湖等5个断面,均为今年新增加的断面。同时,部分增加的断面无历史监测数据,考核压力骤增;部分湖库水质改善不稳定,如北民湖水质8月份突然出现恶化,总磷浓度由之前的0.05mg/L上升至0.2mg/L、水质由原来的Ⅲ类下降为Ⅴ类,该湖体水质变差会对小渡口、沙河口、窑泊渡、石龟山4个国控站点产生严重影响。

三、今后的重点工作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从“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要求看,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确保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但从我市当前现状看,高耗能的产业结构、高碳的能源结构、交通主要依赖公路的运输结构的特征,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改变,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到2025年,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7.3%,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就我市来说,要打造碧水城市样板,让常德的水更清、更净、更美,必须坚持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久久为功。重点是持续打好“五个攻坚战”:

1.持续打好长江大保护修复攻坚战。加大对《长江保护法》《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宣教解读力度,加快知法、懂法、遵法、用法进程,确保相关法律政策入脑入心;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面加强沅澧干流和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农业面源、船舶、尾矿库等污染治理工程;持续巩固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建立健全“一湖两水”水生态环境考核评价制度并抓好组织落实;加强船舶及港口码头污染防治,优化港口码头布局,全面清理非法码头;持续开展“一湖两水”干支流域“三磷”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河湖水生植被恢复、氨磷通量监测等试点,为2025年长江干流湖南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贡献常德力量。

2.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农业农村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入河湖污染物排放;强化溯源整治,杜绝污水直排入雨水管网;对进水情况出现明显异常的污水处理厂,按照“一厂一策”的要求,开展片区管网系统化整治;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力争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全市乡镇政府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因地制宜开展水体内源污染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增强河湖自净功能。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长效机制。2022年6月底前,县城人民政府完成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排查并制定整治方案,统一公布黑臭水体清单及达标期限。到2025年市城区实现黑臭水体长制久清、县城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3.持续打好洞庭湖综合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洞庭湖总磷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加强农业、工业、生活污染治理,持续降低环湖区域及入湖流域总磷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区域监测监管溯源系统,为洞庭湖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加强河湖联通,保障湖区生态水量,提升水环境容量;积极推动水质不稳定达标湖库期限达标行动,力争西洞庭湖在洞庭湖区域中总磷浓度率先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4.持续打好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攻坚战。优化饮用水水源地布局,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备用、应急水源建设,提高应急供水能力。加快推进城市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到2023年,基本完成全市“千人以上”集中式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及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到2025年,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将“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纳入常规监测;建立饮用水信息管理平台,健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机制。

5.持续打好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管控攻坚战。深入开展水质达标分析,认真做好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找准差距、找准原因、找准措施,及时预警、督办,推进科学、精准和依法治污;积极运用大数据、自动监测等技术手段,加密布设水质监测断面,缩短监测周期,提升水环境质量监测、分析、预警能力,实现水环境质量、水生态质量、水污染源监测全覆盖,为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同时,要以加强水质监测断面考核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水环境质量等生态环境绩效评估办法,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以此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hn-hy.net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